网购已成为大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但在网上购物的同时,冒充客服诈骗的不法分子也在蠢蠢欲动,近期,在我校发生了数次类似案件。“双十一”来临之际,为了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警惕风险意识,提高防范能力,特作出如下警示:
一、真实案例:
案例一:10月20日下午14:30,我校某学院2020级雷某报警称,有人冒充快递客服诈骗1000元。当日中午12:10,受骗人接到陌生人电话,对方自称是快递公司客户,准备对雷某的一件丢失快递进行赔偿,赔偿金额为66.8元,并准确地说出了该同学地址、电话、快递单号等信息。得到信任之后,对方让该同学加一个支付宝账号,并在支付宝上发一张二维码,让同学扫描理赔。雷某扫描后输入了银行卡号、身份证、密码,因为雷某该银行卡内余额仅80元,对方称该同学信息输入有误,让其输入其他人的卡号试试,在对方指示下,雷某输入了舍友的银行卡号、密码,舍友收到扣费1000元的短信,立马发现被骗。
案例二:10月16日下午19:56,我校某学院2021级汪某报警称,有人冒充淘宝商城客服诈骗5490元。当日下午17:50,汪某接到一通虚拟号码的电话,对方自称是御泥坊公司的相关人员,并通过准确说出汪某在淘宝商城上购买御泥坊面膜记录、收件地址等相关信息取得信任。对方说,因公司实习人员错误操作系统,将汪某的账户信息绑定了产品的代理商业务,需要与银行工作人员联系办理相关手续,并把电话转接给一名男子。该男子声称自己是中国农业银行的工作人员,接到公司委托,在线办理取消代理商的业务,如果不及时不取消该项业务,汪某所有银行账户、第三方金融账户(支付宝、余额宝、微信、花呗)等,每一个月将会自动扣除500元的加盟费。接着指导汪某一一核实了全部银行账户,以及每个账户上的余额情况,并报了相应的随机产生的验证码(实际上是银行卡前6位数字),说这些是为了确认本人操作来申请取消这个业务。按照对方提供的操作流程,汪某分别转账1元、3元、0.76元,看到银行卡金额确实没有发生变化,就相信了这种验证方式。在最后的一次所谓的转给户名为刘某某的验证方式后,汪某发现银行卡上的5490元已经被转走,意识到了自己被人骗,便向对方索问,对方要求汪某将支付宝中的花呗可用金额提取出来以用于“资产认证”,被汪某拒绝,随后对方挂结束了通话。
案例三:10月16日下午15:30,我校某学院2020级姚某报警称,有人冒充得物APP客服诈骗1300元。当日中午13:20,姚某接到陌生人电话,对方自称是得物APP客服,并通过准确地说出受骗人的收货地址、电话号码、姓名等信息,取得信任。对方说,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,给他开通了单月扣款500元的会员业务,建议他及时与银行人员联系取消该项业务,并给他提供了银行人员的联系方式。姚某与银行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后,对方以个人征信受损为由,诱导他进行转账解绑操作。第一次转账金额4元,后续分两次转账200元、300元,之后将以上金额用其他方式返还给该同学,进一步获得学生信任,并消耗学生耐心。时机成熟后对方以清空账户信息为借口,让姚某转出个人账户全部余额,共计1300元,随后挂断了电话。
二、案例特点:
1、骗子一般会冒充电商客服、快递客服,并电话联系受骗者。
2、骗子会利用各种各样的退款理由和借口来忽悠,例如:产品质量有问题,双倍赔偿;快递丢失,给您退款;因操作失误,给客户绑定了某种服务,需要取消该项服务等。
3、骗子通过主动提供受骗者购物情况、收件地址、姓名、手机号等信息,取得受骗者的信任。
三、友情提醒:
1、官方客服一般不会通过电话、短信等点对点方式主动提出理赔,即便是产品真的出现质量问题,电商平台往往会通过官方渠道发表公告,要求消费者找商家理赔。
2、若接到自称“客服”的电话,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(官网、电商平台、官方客服电话等)核实是否确有其事。切忌私下加微信、QQ进行相关操作。
3、不要随意提供身份证号、银行卡账号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。
4、保护好个人的各类信息,各种账号密码,扔掉快递包装之前抹掉个人信心。
四、相关要求
各班级要通过日常班会、班级活动等常态化多样化宣传教育,教育引导同学们增强防范意识,提升法律素养,将防诈骗作为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,提高同学们对各类诈骗的甄别能力,引导同学们培养安全意识,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。要进一步加强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 的推广力度,持续宣传,力争在校学生、学生家长全员安装注册,构筑精准防诈免疫体系。
必赢团委